亳州新闻网讯 办理各类案件21136件,16项主要质效评价指标位居全省第一,19个案件被最高检、省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,13项工作在全国、全省检察机关交流推介,个人一等功、全省“榜样”人物李浩等188个集体和个人受到市级以上表彰……2023年,全市检察机关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服务实施“六一战略”、助力现代化美好亳州建设。
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服务发展大局。围绕“世界中医药之都”“华夏酒城”建设,依法办理非法经营、侵犯知识产权、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犯罪案件65件。深化“府检联动”工作,建立协作配合机制10余项,积极助力“六一战略”。花茶行业食品安全问题治理检察建议获评全省十佳检察建议第一名,调研报告获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批示。立足文化旅游强市建设,深化城乡历史文化、革命英烈纪念设施等领域公益诉讼监督,推动花戏楼、孙万霖公馆等重点文物得到修缮保护,淮海战役无名烈士墓保护案获评最高检典型案例。
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。把国企民企同等保护落到实处,推动跨省合规案件办理,清理涉民营企业“挂案”,让企业家放下包袱投资兴业。开展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监督,督促兑现奖补资金252.1万元。开展“为企兴亳”法治服务年活动,设立“法治服务站”,135名检察官与企业“结对”服务。企业家约见检察长现场解难题的做法被评为全省典型事例。
做好检察为民实事。坚持繁简分流、简案快办,降低群众诉累。依法优化危险驾驶、交通肇事等案件办理程序,“案件比”持续下降。落实护航民生民利“5+N”行动,制发民生领域检察建议,督促整治企业噪声污染案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。打造“温暖控申”品牌,办理司法救助案件,发放救助金244.9万元。开展“检察蓝”助力根治欠薪行动,认真办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,支持农民工起诉,助力追回欠薪1168.5万元。保护未成年人权益,开展法治进校园1000余场次,受教育学生23万余人次,3部微电影入选全国“未检工作优秀新媒体作品”。
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。起诉涉黑涉恶案件11件68人,办理全省首例跨境涉网络恶势力集团犯罪案,公某某等25名罪犯全部认罪。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,积极修复受损社会关系,促进轻微刑事案件和解结案。坚持“治罪”与“治理”并重,推动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落实纳入市直机关效能考核、市委平安建设考核,制发检察建议230件,回复采纳率100%,实现“办理一案治理一片”的社会效果。
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。推进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实质化、规范化运行,召开“法检会商”首次会议。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35个,利用模型办案280件,蒙城县检察院村卫生室医保诈骗监督模型获全省一等奖并全省推广。综合运用公开听证、司法救助等方式,化解行政争议。市检察院办理的涉小产权房虚假诉讼案被最高检推介。当好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守护者,检察公益诉讼写入《亳州市湿地保护条例》,水利部推广了我市检察、水利部门联合行动工作做法和治理非法采砂典型案例。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满意度逐年上升。
积极打造“阳光检务”。邀请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参加“检察开放日”。从民主党派、工商联、无党派人士中选聘特约检察员、听证员、“益心为公”志愿者,参加观摩庭审、巡回检察、检察听证1654次。坚持“应听证尽听证”,不断扩大检务公开内容和范围,及时发布案件程序性信息7665件。
下一步,全市检察机关将继续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,全力保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,为服务现代化美好亳州建设贡献检察新作为。